查看原文
其他

彭中天:文化和旅游不单单是加法,更是乘法

彭中天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190期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彭中天近日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座谈会上就十四五文化战略规划、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等命题发言。彭中天认为,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不仅是要做好加法,更要做好乘法。要把二张皮变为一个有机联系并相互促进与提升的整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魂体合一才是文而化之与化而文之的具体呈现,二者是相互成全与促进的关系。本讲稿来自于彭中天老师在文化产业评论的付费社群专栏《彭中天|悟道文化经济》,下方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本专栏。



作者 | 彭中天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时昊君



正文共3714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规划是一个部门在一定时期的总纲领,纲举才能目张,是非常重要与严肃的一件事。在十三五规划执行期间遇上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将文化与旅游合二为一,必然存在二个规划的衔接与理顺、贯彻与落实问题,这次会议恰好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相互融合的作用,既是对十三五规划的补充与完善,又提前为十四五规划布局与破题。

 

破题: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

 

我个人认为十四五规划要从三个层面加强研究:

 

一是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与先行,以理论指导战略调整,并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例如从文化产业到文化经济的概念提升;关于文化力的学术研究;文化市场生态的构建;文化产权的确立、保护与改革;人力资本的构成、量化、运用及组织形态(文化人力事务所);文化话语权与定价权的研究,尤其是定价体系的理论创新可能引发一场财富的革命。昨天我还专门邀请了几位业内大伽小范围座谈,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他们认为如何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创造平等平稳平安的法制环境,倡导自律它律互律的契约精神应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实用理论的研究力度,让学术服务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例如对文旅新型业态及商业模式研究;文旅结合的案例分析与数据库建设;文化及文物资源的盘查、盘点与盘活;文物产权登记及交易的专题研究;文化、金融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创新;文化大数据的产生、保护与运营;文化的品牌化管理及版权授权管理;创意的保护与交易等。我本人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感兴趣,一是存量多,二是价值高,三是市场大,四是运用广,五是基础牢。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保护,其实是片面的,保护只是手段与过程,不是目的与终点。文物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也体现在经济与市场。不流通必流失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有化之才能更好文之。而且只有全面掌握文物存量后才能知道什么该保护,什么可流通,现在谈保护有点盲人摸象与坐井观天。要对总书记关于文物要活起来的指示更全面地理解,不仅是通过科技手段让画面活动起来,更要盘活存量,搞活市场,激活机制。文物的权属认定和产权登记及公开交易是绕不过去的坎。

 

三是政策层面的理论研究,通过调整文化生产关系来解放文化生产力。例如:文旅彩票与消费券的利弊研究;中外文化税收的比较及调整空间;文物法与拍卖法的修改与依据;关于购买艺术品抵税的政策研究;文物产权的属性认定与民间文物的管理;文化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路线图;鼓励演出、展览、文博机构的横向联合与业态创新;文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试点;文化市场的统一管理与旅游市场的及时监管等等。

 


文旅融合:文以化旅 魂体合一

 

下面我着重讲一讲我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解与建议。

 

文化部与旅游局的合并是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和行政调整。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或兼并而是重大的战略重组和有机整合,也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与职能叠加,而是从内涵到外延,由文向化转变的重要节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及时做出的战略部署,是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故必须从顶层设计到基础打造都做出相应改变。

 

顾名思义,文化和旅游部,一个和字已把文化与旅游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我的理解不仅是要做好加法,更要做好乘法。要把二张皮变为一个有机联系并相互促进与提升的整体。

 

文化和旅游之间不存在主与次,只是体现表面的先与后和实质的魂与体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有魂无体是孤魂野鬼,有体无魂是行尸走肉,魂体合一才是文而化之与化而文之的具体呈现,二者是相互成全与促进的关系。

 

近十年来我的研究与工作重点一直专注于文化的化,主要针对基于市场生态与业态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其中文化产权、文化定价、文化金融、文化经济、文化市场、文化旅游和文物管理与利用是我的研究方向,多与经济有关,多与跨界有关,与我的经济学背景和经历有关,故我戏称自己是一个有别于文人的化人。

 

二十四年前倡议设立民生银行时便提出了以文化物、以文化产、以文化人的理念;零七年上书中央建议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搭建基于确权确真确价并产生交易大数据的国家级公开平台;零九年为庐山做品牌策划时率先举起文化旅游的大旗,喊出了人文圣山的口号;一一年与一二年通过全国两会提案建议设立国家文物产权交易所,盘活存量资产,服务现代经济,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为建设天下第一镇——“景德古镇”而奔走呼号,并乐此不疲。

 

以我的观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文化高居庙堂,不接地气,存量巨大,但市场化程度不高,成果转化率低,与产业的融合度也不够,实乃文有余而化不足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也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文化形不成生产力就体现不了新时代文化的价值。十四五规划的亮点应着重体现在化字上,要回答文化+什么和怎样+这两个具体问题,并旗帜鲜明地打出文化生产力概念,这才有时代的烙印。

 

二是旅游产业到了一个拐点,需要深化与升级,需要文化的滋养和助推。简单地人文自然景观、圈地运动和门票经济巳经没有市场前景和号召力,单一的盈利模式也支撑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产业无论从创意策划与文化定位还是内容导入与形式展现都需要文化的深度介入,唯如此才能凸显个性与品位,体现差异性、丰富体验性和增加传播性,并给足消费者来此一游的借口。

 

文化存量需要转化与落地,旅游市场需要内容与形式。这就是二者结合的最好理由。更具体一点说:旅游是文化市场化的载体,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商机,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风口。总之旅游是文化变现最近的距离,也是互补性与融合度最高的产业。旅游既为文化提供了可以尽情发挥的舞台,也为文化存量资产盘活和文化价值实现提供了机会。同样,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将推动旅游产业迈上新的台阶。简单地说就是: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文化登台,旅游升级。



十大角度促进文旅融合


文化与旅游怎么融合我有几条具体建议:

 

1、统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合二为一,有机整体。是相互需要而不是相互排斥。是互为出口而不能厚此薄彼。各美其美方能天下大同。

 

2、聚资源。加强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形成lP池,打造强lP,更好地从内容与形式上服务旅游产业。文矿不能老埋在地下,要挖出来才能发电。

 

3、抓源头。必须把住立项这一关,从概念定位和创意策划抓起,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资金损失和市场混乱,尤其要防止对自然与文物的破坏。建议成立专委会和制定管理办法,要有一票否决权,从源头上保证文化的介入和品质的高端。

 

4、重人才。文旅产业是心智产业,人才及创意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文化成果的形成与转化。让自由人联合起来是马克思更为经典的一句话,旅游经济亟需文化自由人的联合,文化人才事务所将应运而生。旅游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并非简单个体,而是综合价值的复合体现。

 

5、活业态。重点鼓励商业模式创新。除了文旅跨界融合以外,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引入和资本及其它产业的有效介入都将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商业模式,进而增加体验性、收益性和可持续性。文旅资源集中公开交易也应摆上议事日程。

 

6、创形态。即围绕旅游的表现形式创新,如旅游与主题展览的结合,与制定电影、电视及演出的结合,与艺术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的结合,与动漫、游戏及VR体验的结合,与粉丝经济、眼球经济、节庆经济的结合等。

 

7、固生态。主要指的是对产权的保护(既包括知识产权也包括资本产权),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任何不触及产权的改革都是假改革。另外对市场管理的立法也是重中之重。

 

8、巧接口。主要包括六大接口: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资金配套;金融机构融资;打通资本渠道;土地供给瓶颈;税收优惠政策。

 

9、出重拳。适时推出文旅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增加全民的参与性,也突出文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组建国家文旅产业引导基金,扶持重点项目,打造示范样板。政策与资金两手都要硬。

 

10、强管理。建议学习银行的前后台管理模板,文化为前台,旅游为后台。前台主要负责文化定位、创意策划和资源导入;后台主要抓项目落地、风险控制和市场管理。

 

对完善专家委员会建议如下:

 

一是充实一些实战型专家,增加对基层的指导性;

 

二是落实课题与经费,多出成果,增加权威性;

 

三是定期组织考察与调研,解剖麻雀,掌握第一手资料;

 

四是经常性开展内部研讨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是挂点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人才库的优势,帮助地方解决实际问题。

 

六是创新机制,先吃螃蟹,率先推动成立有资质的文化人力资源事务所,更好地转化研究成果服务社会。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在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